【專業文章】什麼是行銷?讓行銷系告訴你!

    許多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會聽到行銷策略、或是想就讀行銷系,到底什麼是行銷呢?要如何運用行銷策略?其實行銷的範圍非常廣泛,需要有極高的市場敏感度與專業知識。本篇文章為介紹什麼是行銷,行銷定義、行銷的核心概念、行銷的演進與行銷現實面。


行銷的定義

行銷的定義是什麼?本篇文章集結三項具有公信力之定義。

1. 行銷是一種組織功能,是創造、溝通、傳遞價值給顧客,以及管理顧客關係的一系列程序,以致使組織及利益關係人受益。

2. 美國行銷學會(AMA)對行銷做了正式性的定義:「行銷是自由創造、溝通傳遞與交換具有價值的提供物給顧客、客戶、夥伴和社會的一種特色活動、機制與流程。」

3. 行銷管理的定義:「選擇目標市場與獲得、維繫、增加顧客的藝術與科學,並透過創造、傳遞與溝通優越的顧客價值,已達顧客的增長。」


行銷的核心概念

行銷還有許多非常重要的概念,作為行銷初學者,我們可以先了解幾個概念。


「需要needs」、「欲求wants」、「需求demands」

  • 需要(needs):人們的基本生存要求。例如空氣、水、食物等。
  • 欲求(wants):想得到滿足意念的要求,是可有可無的。例如:人們需要手機做通話,但手機的功能越多越好。
  • 需求(demands):對特定產品的欲求,且有能力去購買。當有能力去購買時,才能算做需求。例如:每個人都想要買房子,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可以買的起房子。


STP策略

「目標市場segmentation」、「市場區隔targeting」、「市場定位positioning」。

  • 市場區隔(segmentation):將市場區隔開來。例如利用地理位置區隔出亞洲市場、歐洲市場。
  • 市場選擇(targeting):評估市場,選出合適的目標市場。例如:科技產品受年輕人關注,因此選擇進入年輕人的市場。
  • 市場定位(positioning):在目標市場中建立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差異。例如:蘋果手機的IOS作業系統,是只有蘋果手機才有,其他企業無法使用這個作業系統。


提供物與品牌

  • 提供物(offering):產品、服務、資訊與經驗的結合。
  • 品牌(brand):一組已知來源的一項提供物。例如:講到創意、創新、IPHONE就會讓人聯想到蘋果這個品牌。


行銷通路

  • 溝通通路(communication channels):利用報紙、電視、手機、廣告等通路傳達訊息給目標消費者。
  • 配銷通路(distribution channels):利用直接通路,包括網路、電話、手機等方式接觸消費者;間接通路則有配銷商、批發商、零售商等中間商。
  • 服務通路:利用倉儲、運輸公司、銀行與保險公司與潛在購買者完成交易。


付費、自有及免費媒體

  • 付費媒體:電視、雜誌、展示廣告等。
  • 自有媒體:公司的品牌宣傳策、網站或社群媒體帳號。
  • 免費媒體:消費者或是報章雜誌,已口耳相傳或是話題、口碑等傳遞有關品牌的任何事物。


印象與涉入

  • 印象:消費者接收到的訊息。
  • 涉入:消費者了解這則訊息的程度。

例如:消費者看到了一篇的廣告,看到的同時就產生了印象,而消費者在這則廣告下發表了自己的想法,則是代表消費者對這則廣告的涉入較高,能給出較有意義的回應。


價值與滿意

  • 價值(value):顧客所察覺到的有形、無形利益與成本的整體,也就是品質、服務與價格的組合。
  • 滿意(satisfaction):消費者的知覺績效與期望值的比較,若知覺績效低於期望值,消費者會不滿意,反之當知覺績效高於期望值,消費者就會滿意。


供應鏈

  • 供應鏈(supply chain):從原物料、零件延伸到提供給最終顧客的通路組合。


競爭

  • 競爭(competition):買家所考慮的所有實際或潛在競爭品和替代品的集合。

例如:消費者需要一台可以上網的工具,他可以選擇購買手機、平板或電腦,因此如果有某家手機廠商只以其他手機廠商做為競爭對手,而不把平板和電腦作為競爭對手,則那家手機廠商被取代掉的機會會高於其他手機廠商。


行銷環境

由「任務環境」與「一般環境」所組成。

  • 任務環境(task environment):與生產、配銷與推廣提供物有關的直接參與者、主要參與者、供應商、配銷商、經銷商與目標顧客。
  • 一般環境(broad environment):包括人口統計環境、經濟環境、社會環境、自然環境、科技環境、政治/法律環境。


行銷的演進

現在常常聽到行銷4.0,但行銷4.0到底是什麼?是不是還有1.0、2.0、3.0?而行銷的演變史為何呢?


  • 行銷1.0:以產品為核心。

廠商以銷售產品目標,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市場,因此不會注意到消費者在想什麼。


  • 行銷2.0:以顧客為核心。

廠商以滿足顧客為目標,以消費者的角度思考,開始注重到消費者的需求並滿足其需求。


  • 行銷3.0:以和消費者共同參與行銷為核心。

廠商以建立忠誠度為目標,更加注重消費者的需求,並強調與消費者的體驗與互動。


  • 行銷4.0:結合網路與實體世界。

廠商以智慧零售、全通路行銷等方式,增強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結,並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優化消費者的體驗,行銷4.0可以說是行銷3.0的延伸版,目的是為了將消費者轉化成企業品牌的中實粉絲。


行銷現實面

 


不過現在的市場跟舊市場已發生很大的差異,各種新的機會、競爭、挑戰都相應而生,而有三大影響力薰陶著新世代的市場,科技、全球化、社會責任。


A科技

未來是一個由物聯網(Internet of Thing)所主導的世界,出外只要手機在手,不需要電腦也可以傳輸資料、不用帶錢包也可以消費、忘記鑰匙了也可以掃描開門;科技所賦予給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是越來越多,智慧型手機所形成的行動化網路,也讓企業越來越注重自身科技的重要性,紛紛投入大量資金在高科技上,AI也是年輕人創業的一項大熱門。 

B全球化

藉由網路的實現,消費者可以更多了解國際的重要新聞,開始的大街小巷逐漸有地球村的影子,就好像當初哥倫布橫越整個大西洋尋獲美洲這個大寶藏,國際品牌慢慢拓展本身的版圖,將未發展國家視為寶地,形成一股「發現新大陸」的風潮,而能布展全球也成為企業的首要目標。

C社會責任

早期工業時代崛起的起源,為了增加銷量可以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浪費資源,也導致環境被破壞,而地球暖化的崛起以及社會對環境的重視,讓企業也開始負擔社會責任的一部份,取之於社會、用之於社會,企業也必須為社會環境付出一份心力。


有這三大感染力影響著市場的結構,同時提供者(企業)與需求者(消費者)自身也被賦予新的重大影響力;消費者可以運用自己的資訊搜查能力與社群能力,不在當被企業乖乖牽著走的小肥羊;而企業也運用網路開拓新市場以及更了解競爭者的全貌,市場只會變得越來越競爭。



以上幾點綜合起來,行銷手法也開始改變,形成4種行銷手法。在外部,關係行銷,開始重視顧客與供應商,期望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,整合行銷,提供給消費者不是只有產品,開始更加注重價值面,創造與傳遞價值給消費者;在內部,內部行銷,工欲善其事、必先利其器,想要有好的行銷能力,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在人資上,也注重主管與員工的關係,績效行銷,行銷活動也不是只有推出去就好,開始注重顧客的滿意度以及產品品質,不再注重銷售利潤。


想要看更多行銷方面的知識嗎?歡迎訂閱高科大行銷系友會部落格,我們會在部落格放上更多的行銷相關文章,還有系友會的各種活動資訊,歡迎多多瀏覽分享喔~


留言